那一刻,观众不禁潸然泪下
心欣幼儿园“残健融合教育”促进“特殊孩子”康复



550个家庭聚在一起,共庆孩子们的节日。近日,厦门市心欣幼儿园、湖里区新景幼儿园、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禾山街道禾缘社区等联合在五缘音乐厅联合举办了以“为爱相约,放飞梦想”为主题的残健融合艺术展演活动。
这场艺术展演不仅带来精彩的节目,还开启了一扇窗,让特殊儿童走进社区,把关爱和梦想的阳光洒进他们的心间。
文/记者 郭文娟 通讯员 陈凌
图/刘东华
一场演出
特殊儿童的节目让观众走近他们的生活
“世上有一种花叫风信子,有白色的、紫色的、蓝色的……白色的风信子很安静也很怕羞,比紫色和蓝色的开得慢一些,可开好了是最美的。妈妈,亲爱的妈妈,我就是那白色的风信子,请您再坚持一下,因为风雪再大、受苦再多,我都会拼尽全力为您开一朵最美的花……”情景剧《再坚持一下》开场旁白,一下就抓住了观众的心。
情景剧说的是一名在心欣幼儿园就读的脑瘫患儿,在妈妈和医生的帮助下,扶着梯背架做训练。从最基本的蹲起,到独立迈出一小步,每一个简单的动作,对他而言都是艰难的。虽然有无数次跌倒、无数次失败,他仍坚持训练。终于,他能自己走向妈妈,并给妈妈一个大大的拥抱。在他走向妈妈的那一刻,台下的观众都忍不住潸然泪下。
观看演出的一名妈妈说,为人父母,更能体会这样一个特殊孩子的成长之路,是多么不容易。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三所联盟校的融合汇演,以及体现艺术康复成果的绘本剧、自闭症专场打击乐等。有老师说,舞台上短短几分钟,是无数个平常日子的浓缩片段。每名心欣幼儿园孩子的成长,都有说不尽的艰辛。通过这些节目,可以让观众走近他们的生活,看一看他们的努力,听一听他们的“呼唤”。
一个理念
特殊儿童通过活动打开社交之窗,被社区接纳
禾缘社区的550个家庭参加了这次活动,一起分享交友的乐趣。心欣幼儿园的特殊儿童都走上了舞台,这一场表演,更像是带有疗育作用的游戏和学习。
心欣幼儿园园长陈军说,该园的孩子包括听障、智障、自闭症、脑瘫等几类,参与这场活动并不是“为了表演一场好戏”。每个孩子在表演中,通过肢体、语言、画面、表情等多种方式有创造性地表现,内心世界和所学技能得到释放,这也是康复训练的手段之一。
更重要的是,心欣幼儿园的孩子们走进了社区,与其他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唱歌跳舞,打开了社交之窗。活动也加深了社区居民对心欣幼儿园孩子的了解,为孩子们走出幼儿园、被社区接纳打下基础。
厦门市残联理事长曾毓琪说,残疾人希望通过康复、教育等多种手段,健康地重返社会,实现社会价值。早期融合、艺术展演,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门,让他们从小就自信地站在舞台上。扶残助残、有你有我,残健共融、携手同行,共同缔造美丽厦门。
一种模式
校际合作创造积极互动,为特殊家庭带来希望
近年来,心欣幼儿园与禾缘社区、新景幼儿园、钢琴学校、秀徳幼儿园等校多次进行教育结伴,共同开展融合教育,创造普特融合的机会。在促进特殊孩子社交发展的同时,也推进了同一社区家庭的积极互动,为特殊家庭带去快乐和希望。
心欣幼儿园与秀德幼儿园的共建已持续两年多,两园定期交换师资,组织师生走进对方课堂,让幼儿体验以不一样的形式上同样的课程,也借助同一主题开展戏剧表演和融合教育活动等。
心欣幼儿园与新景幼儿园的融合则是另一种模式。每周五,心欣幼儿园的体育老师带着几个孩子,到新景幼儿园上篮球课。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互动,共同收获成长。心欣幼儿园孩子的言语能力、运动能力、社交能力等都得到了明显提升。
心欣幼儿园的老师们常说,一个孩子就像一朵花。当孩子、家长、学校、社区有机融合在一起时,园里的花朵就会依次绽放,呈现勃勃生机。
【链接】
特殊儿童康复教育
心欣幼儿园真有范
心欣幼儿园是全国首家公办的特殊幼儿园,采用“医教合一”的模式,其发展也表明厦门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正为越来越多的特殊儿童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近年来,厦门市特殊儿童康复教育已成为全国范本。
该园旨在为残疾儿童提供优质的、科学的康复教育,为学生走向融合,充分参与社会生活、适应社会需要打好基础。目前,很多特殊儿童经过心欣幼儿园的康复教育后,都已顺利进入普通幼儿园和小学就读。
市残联副理事长蒋鸣说,康复+教育是所有特殊孩子的梦想,融合教育能为他们圆梦。市残联和市教育局加大、推动融合教育的发展,就是为了让所有特殊孩子都能接受教育,感受社会公平、公正的阳光,让“特殊的孩子”不再孤单。
来源:厦门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