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工业大学徐云教授讲座

老师对学生进行个别康复
越来越多“星儿”(自闭症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老师们如何提升专业素养,应对这个正在到来的挑战呢?
近日,厦门市教科院基教室、厦门市心欣幼儿园联合举办“厦门市第四期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培训”,邀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周念丽、副教授施燕,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徐云等专家来厦开讲座,聚焦自闭症,关注“星儿”成长。全市各幼儿园的园长、骨干教师近350人参加培训。
文/记者 郭文娟 图/心欣幼儿园提供
尊重“星儿”个体差异,切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徐云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自闭症儿童的早期发现、干预、教育研究进展”首席专家。培训中,他为教师们带来了讲座《特殊儿童观与教学解析》。在他看来,自闭症是非常有抢救价值的,越早发现越早干预,效果越好。但如何发现和干预,考验教师们的专业能力。目前,绝大多数普通幼儿园教师对自闭症的了解有限,因此,提升他们在融合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尤为重要。
徐云提醒老师们,要关注“星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每个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让他们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一定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特殊儿童的融合教育是趋势,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
厦门市教科院幼教教研员蔡蔚文说,近年来入园的“星儿”越来越多,但普通幼儿园教师一般都没有特殊教育背景,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从前年开始,市教科院基教室就和心欣幼儿园合作,开展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培训,提升我市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水平。通过培训,老师们不但用知识“武装”了自己,而且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融合教育,更好地指导家长。
厦门市心欣幼儿园园长陈军说,特殊儿童的融合教育是未来的趋势,心欣幼儿园愿做一颗“火种”,点亮更多老师的理想和信仰。这也是心欣幼儿园联合多个单位持续推动我市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培训的初衷。同时,也希望能以此增进外界对特殊儿童的认识、理解,让他们在融合、包容的环境中成长,促进我市学前融合教育的快速发展。
链接
“医生+教师”康复模式
帮六成“星儿”进入普校
讲座刚结束,徐云就被几名听课的年轻教师围住问个不停。西林幼儿园的一名女教师说,她的班上有一名“星儿”,她很想帮助他,但是不知道怎么做。一番耐心解答之后,徐云指着站在一旁的心欣幼儿园园长陈军说:“你也可以问这位啊,他就是专家!”
这绝不是客套话。陈军所执掌的心欣幼儿园,是全国首家医教结合的公办特殊幼儿园。该园独特的“医生+教师”康复模式,为特殊儿童铺就了一条走向融合的阳光之路,60%以上学生毕业后进入普校就读。
培训期间,到场的园长、教师们都领到了陈军的个人专著《学前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这本书在今年夏天刚发布。此前,国内学前教育领域针对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缺乏专业、系统、科学的研究,该书被众多名家推荐为孤独症儿童康复必读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