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欣幼儿园举办第三届亲子融合运动会

当“星星的孩子”们欢笑着跑向小伙伴,伸手击掌时,或许只有他们的父母和老师,才能完全体会其中的感动与欣慰。
上周五,一幕幕类似的动人场景出现在厦门市心欣幼儿园操场上,这是心欣幼儿园在第12个“世界自闭症关注日”到来之前举办的第三届融合亲子运动会。
它以“爱在路上一起守护”为主题,邀请新景幼儿园、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在内的110个家庭以及钢琴学校、禾缘社区居委会、禾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绘本馆的志愿者们,和心欣幼儿园近70个孤独症家庭一起,开展融合亲子运动会。
现场 在欢笑温情中“协同作战”
运动会上,疯狂接力、蚂蚁搬豆、小脚踩大脚、揪尾巴、战狼插红旗、迎面接力……一项一项温情欢乐的项目轮番开赛:“星星的孩子”们带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与来自融合伙伴的110名小朋友及家长快速结盟,“协同作战”。志愿者们则和老师们站到一起,共同维护赛场秩序。
主席台旁,来自钢琴学校的盲童牟行水同学还为大家演奏着动听的钢琴曲。
心欣幼儿园运动康复老师介绍,所有运动项目的设置,都是在孩子们日常所做的康复运动训练基础上进行的调整,调整的主要内容,是融入了更多让他们和家长及同伴孩子进行的互动。比如在迎面接力中,“星星的孩子”会被引导着跑向同伴,伸手击掌进行接力。“击掌的动作看似普通,但对于有社交障碍的孤独症孩子来说却很困难,引导他们在游戏中社交,就是一种康复训练。”
理念 同伴互动碰撞“爱的火花”
看到原本孤独的孩子欢笑着游戏,心欣幼儿园的老师比家长们还欣慰,这一个个小小的表情、动作背后,都见证着他们在无数节康复训练课中辛勤付出的成果。
心欣幼儿园园长陈军说,同样一种游戏,同伴教同伴的方法和效果,和老师教孩子完全不一样。相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把孤独症孩子和健康孩子放到一起互动,其实也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方式。
对于健康的孩子来说,进到心欣幼儿园参加活动,也能让爱的种子从小就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孩子单纯的世界里并没有孤独症的概念,他们可以自由交流,相互帮助。”
模式 融合教育让孩子“步入正轨 ”
心欣幼儿园的融合教育,在国内特教界早已声名远扬。
陈军介绍,心欣幼儿园的融合模式主要有三种:医教融合、残健融合、同伴融合。例如残健融合方面,除了融合亲子运动会,心欣幼儿园老师平时也会经常带着孩子到新景幼儿园上课,让孩子们共同欢笑、进步、成长。“融合是一个逐步进行的过程,我们得先让孩子在一定范围里懂得一些规则,掌握一些交往技能,才能进入普校,然后从学校再回社区,经过几个回合后才能具有一定的社交基本能力。”所以社区也是心欣幼儿园重要的共建单位。陈军说,如今已有97个孩子从心欣幼儿园毕业,其中58人顺利进入普校就读。外界鲜知的是,这些孩子当初入学时大多都是中重度残疾。
那天,实验一班孤独症孩子紫瑞爸爸说,他的孩子在心欣两年多,从原来不会说话不会交流,到现在能在普幼上大班,“感谢心欣幼儿园把我们的生活拉回正轨……”
海峡导报 梁静 文/图
|